六大產業,動能強勁
12月以來,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的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數據中心項目加緊進行機柜安裝。該項目一期工程計劃于2025年春天投用,是目前在建的全國金融系統中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持續放大區位及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起以算力產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現代化工等六大產業集群。這六大產業集群已經成為驅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總產值達2430億元。
這是12月20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惱包村。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數據中心項目只是一個縮影。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在呼和浩特市全面釋放。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介紹,位于國家“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內蒙古樞紐節點的呼和浩特市,全力建設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這一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已引入中國移動、華為小班教學等32個數據中心項目,協議總投資超2300億元。截至10月底,和林格爾新區算力規模突破3萬P,其中智能算力2.8萬P,占比93%。
走進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1.2萬頭奶牛住上了“大別墅”。成群的奶牛借助飼喂機器品嘗營養午餐,水足飯飽后頭枕水袋躺在床墊上休憩。在蜂蜜香氣的吸引下,一頭頭奶牛走向無人擠奶機,在那里機械臂靈敏地進行消毒、套杯、擠奶,新鮮牛奶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規模化奶牛牧場143個,奶產量突破200萬噸,生鮮乳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副局長呂莉華說。
近幾年,呼和浩特市培育打造以奶業等為代表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在農牧業基礎設施方面,當地建設高標準農田20.3萬畝,完成總工程量的82%。在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方面,全市奶牛存欄39萬頭、肉羊存欄300萬只以九宮格上、生豬出欄50萬頭、育肥牛出欄2.1萬頭。2024年,呼和浩特市糧食生產首次突破38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糧食面積、總產、單產均實現穩步提升。
走進位于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金宇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口蹄疫滅活疫苗車間,工分享作人員身著防護服穿梭于大大小小的金屬罐之間。“金宇生物攻克了細胞大規模懸浮培養技術和千倍純化濃縮工藝,成為參與制定國家口蹄疫苗質量檢測標準的牽頭企業。”公司車間經理邢瑞介紹,金宇生物目前有3個國家級實驗室、6個研發平臺及全球首家動物疫苗智能制造工廠和全球首個mRNA動物疫苗生產線,在口蹄疫苗市場的占有率已超過40%。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也是呼和浩特市近年大力發展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當地加大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生物醫藥企業。目前,全市擁有生物醫藥企業60余家、創新平臺載體143個、研發機構117個,各類藥品注冊批件602個,2023年完成產值184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約為7%。
遠景智能制造產業園、鑫環10萬噸顆粒硅等項目建成投產,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龍頭帶動效應明顯;中電儲能獨立共享儲能電站等項目開工建設,帶動清潔能源產業集群走出示范引領新路子;久泰乙二醇、旭陽焦化等項目達產達效,現代化工產業集群實現多鏈融合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859億元,同比增長6.2%。呼和浩特市發展改革委主任伊德爾說:“目前六大產業集群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突破90%,為全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王靖)
藝潤北疆,古城新韻
2025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而對于2024年的迎新之夜,呼和浩特市民們仍記憶猶新——市中心的新華廣場上人山人海,市民們聚集在一起齊聲倒計時,承載著對新年的企盼與祝福。當天,還有一場熱烈的電音搖滾狂歡音樂節,當杭蓋樂隊的歌聲在新華廣場九宮格響起的時候,點燃了市民對新年的期待和熱情。
都說內蒙古是歌的海洋、舞的故鄉,跨年夜音樂節為這一年開了一個好頭。2024年3月3日,由內蒙古文聯主辦的“唱響北疆——新星新作演唱會”在內蒙古財經大學體育館拉開帷幕,烏蘭圖雅、呼斯楞、傲日其楞、舒克等內蒙古歌手帶來精彩表演,這一品牌演唱會每兩個月舉辦一次,今年辦了5場,共推出歌手70余人,傳播優秀原創歌曲近百首,網小樹屋絡觀看量及點擊量過億,展現了內蒙古音樂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深受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的喜愛。
6月8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博物館參觀游覽。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天氣轉暖后,在草原最美的季節,從2024年5月到8月底,許多歌手的演唱會陸續在呼和浩特舉辦,許多“粉絲”奔赴這里。呼和浩特沒有錯過這樣的機會,開始暖心的雙向奔赴:在大型演唱會舉辦期間,呼和浩特博物館延長開館時間、實行夜間開放;憑借演唱會票根,游玩莫尼山非遺小鎮、到指定的露營基地露營,都有大力度優惠打折;演唱會舉辦地對面的新城區政府停車場,演唱會期間對市民、游客免費開放……這些舉措充分考慮到游客的體驗感。據統計,4個月內,呼和浩特憑借演唱會吸引“粉絲”近300萬人次。
作為一座有著24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呼和浩特深厚的歷史文化讓人心馳神往,青春氣息十足的場館也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以獨具一格的建筑風格出圈的呼和浩特雕塑館,不僅是一處欣賞雕塑、展覽的空間,更是熱門的拍照打卡地。人們在這里看展覽、品咖啡、拍美照,參加“藝美北疆 青城講壇”音樂公益講座,與演奏家、音樂人面對面交流。
在呼和浩特,人們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汲取文化滋養,感受歲月靜好……(哈麗娜 王璐)
青山綠水,又成詩畫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一首北朝民歌,描繪出一幅壯麗雋美的草原風光圖。如今,鑲嵌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腳下的一片城中草原,讓千年之前的文字具象化,將每一位游客帶入畫中、融入景中。
“這里好像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它的寧靜與祥和,讓人忘卻煩惱”“這遼闊的草原像一望無邊的綠毯,一直鋪向天邊,讓人心醉神迷”“綿延的丘陵、綠色的草浪、絢麗的野花,構成一幅讓我永生難忘的絕美畫卷”……在這里,耳邊不時響起聲聲贊美。
這是12月18日從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拍攝的黃河老牛灣。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砂石遍布的荒灘。生態改善的轉折點,是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呼和浩特市采用“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復方案,從千畝試驗開始,如今已修復3萬余畝,草原多種植物、動物陸續回歸,干草產量、固碳量、釋氧量均提高近12倍,成為“美麗青城”的“天然氧吧”。
圍繞敕勒川草原,呼和浩特市按照以點帶面、連點成線的總體思路,啟動實施10多項重點文旅項目。隨著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科技旅居等項目建設,區域科普教育、商貿會展、精致露營等文旅業態不斷豐富,敕勒川生態文旅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環城水系(含東河、扎達蓋河、烏里沙河、大黑河、小黑河)是我市城市防洪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重點生態景觀帶。”呼和浩特市水資源與河湖保護中心副主任云北春介紹,自2020年以來,針對河道上游來水資源量減少、入河水質不達標等問題,呼和浩特制定并實施一系列整改和治理方案,使環城水系的水質得到大幅提升。如今的環城水系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勝地,也成為首府一張亮麗名片。
行動書寫綠色答卷,時間見證美麗蛻變。如今,放眼呼和浩特大地,青山綠水逐漸成為常態,廣大群眾共享著生態建設的成果,繪就人與自然交融和美的嶄新畫卷。(王雪冰 若谷)
一爿奶站,一座乳都
復古風的裝修,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擺件,年代感滿滿的家具……12月1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東側的青城奶站零號店,等待體驗打奶的顧客排起長隊。
市民張玉桃從消毒柜里拿出一個敞口玻璃瓶,放到一個彎曲的金屬龍頭下面,再按動按鈕。很快,鮮牛奶注滿整個奶瓶……
“小時候我媽就給我打奶喝,如今這里的自助打奶方式一下子喚起我兒時的記憶。”張玉桃回憶說,“那個時候,每天早晚都有人騎著自行車或三輪車上門賣牛奶。1986年以后出現了瓶裝牛奶,訂奶人的家門口通常會掛一個小奶箱,每天有送奶工送來玻璃瓶裝的牛奶,喝牛奶更方便了。”
這是12月17日拍攝的呼和浩特市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如今,奶制品從當初的稀罕物,變成群眾生活中的尋常物。呼和浩特是全國重要的奶業主產區,良種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多年居全國首位。從“中國乳都”到“世界乳業科技之都”,乳業作為呼和浩特高質量發展的“頭號產業”,經過跨越式發展,正在依托科技力量闊步向前。
一杯小小的牛奶背后,有著強大的科技力量。
一包包牛奶在生產線上高速“奔跑”,庫卡機械手、無人駕駛小車和高空輸送鏈等設備自行運轉、高效協作……走進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時常能聽到游客的贊嘆聲與孩子們的歡笑聲。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商務專員馬欣說,游客可以走進生產車間,親眼見證奶制品生產全過程,還可以通過AR、VR等設備沉浸式觀覽奶業背后的文化故事。
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的優然牧業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全智能無人擠奶機器人、飼喂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等各司其職;牧場運營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結合,全天候監控牧場各個環節,并對牛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自動調節;智慧牧場系統可以實時掌握奶牛的產奶量、采食量、運動量及健康情況……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實驗室里,特聘專家侯占群帶領技術研發人員正在對包埋處理后的益生菌進行常溫狀態下的活性檢測實驗。
2023年8月5日,世界奶業大會上,呼和浩特市被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正式授予“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稱號。
如今,呼和浩特正在打造全球領先的奶業產業集聚區、人才集聚區、要素集聚區,發揮最大集聚作用,成為全球乳產業的“中國硅谷”。(王靖 楊彩霞)
昭君出塞,佳話傳承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昭君出塞作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印刻在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里。
2000多年來,昭君出塞已成歷史佳話。2024年12月6日、7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歌劇舞劇院傾力打造的重點劇目、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舞劇《昭君》,在湖北宜昌劇院精彩上演。這部舞劇已連續上演8年,曾赴北京、上海、重慶、湖南、廣東、四川、廣西等地巡演近百場。
呼和浩特已連續25年舉辦昭君文化節,舉行昭君文化主題研討會。今年,昭君博物院與全國多家博物館(院)聯動,舉辦“交融之美—小樹屋—昭君出塞和親之路沿線精品文物專題展”,在14家博物館及文博機構的支持下,展出極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色的精品文物185件(組)。當地還打造昭君主題劇目,研發昭君主題文創產品,昭君博物院還推出昭君主題沉浸式劇本游活動……
這些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體現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主題。在呼和浩特市,各族干部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萬眾一心、攜手奮進,努力譜寫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贊歌。
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九宮格大召廣場上的咖啡店推出新式奶皮子咖啡,冬日限定美食糖葫蘆中間加上了奶皮子……蒙古族特色美食和網紅食物巧妙融合,豐富和滋潤著游客們越來越挑剔的味蕾。
這是12月20日拍攝的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清泉街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有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回族等11個民族,共有18個住宅小區,居民5400余人。在這里,晉劇團、秧歌隊、合唱團、模特隊等各具神采,不僅促進居民間的交流和互動,而且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推動社區健康和諧發展。
通過人才引進計劃,來自河北的譚力嘉、吉林的劉穎在呼和浩特找到滿意的工作,組建家庭。像他們這樣的大學生,呼和浩特還有好幾萬人……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各族兒女,手挽手、心連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王靖 王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