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齊勇】懷念蒙培元師求包養網長教師

懷念蒙培元師長教師

作者:郭齊勇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蒲月廿六日壬申

          耶穌2023年7月13日

 

今晨(7月13日)驚悉蒙培元師長教師于12日晚九點往世,甚為憐惜。回憶來往經歷,非常懷念。

 

 

 

蒙培元師長教師是我國有名的哲學家和中國哲學甜心花園史家,是我很敬佩的前輩學者。他的高徒黃玉順傳授及其領導的團隊做了一件好事無量的事,那就是編輯出書了蒙師長教師的選集,又召開會議,編輯會議論文集。

 

說到蒙師長教師,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件舊事。2005年5月24日至6月2包養網心得5日,我以敝校武漢年夜學中國傳統文明研討中間與哲學學院的名義,邀請蒙師長教師來珞珈山講學。事前我們磋商了并在敝校公布了講學的設定。按計劃,蒙師長教師為敝校教師與博碩士研討生講十場,每場兩個小時或兩個半小時(含討論)。

 

包養網dcard

我在電腦舊文檔中找到當年的設定,見下:

 

 

 

本科生們了解了,紛紛請求聽蒙師長教師的演講,我不得不請蒙師長教師在計短期包養劃外增添一場專門對本科生的演講。設定得這般飽滿,蒙師長教師很辛勞,我很不安,他卻很是高興。甜心寶貝包養網蒙師長教師此次來武年夜講學的主題有三年夜類:孔子的仁學;中國哲學的生態觀;心性論與心靈哲學。我們請蒙師長教師的夫人郭老師一同來漢,她是心思學家,剛好我們哲學院有心思學系,是以也請郭老師作了一場演講。郭老師講得很生動。

 

蒙師長教師長期在社科院搞科研,很少講課,要論演講技能,真沒有幾多。蒙師長教師講課重在內容,這些內容是他本身的科研結果,是確有所見、實有所得的新思卓見。

 

2005年以后,我應用赴北京出差、開會、編教材等機緣,抽暇到蒙師長教師家探望、拜訪過他,向他請益、請教。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宿舍的先后兩處居處及暮年在回龍觀的居包養軟體處,我都往過。他們家原住的宿舍很是狹小,后來漸漸改良了。丁為祥傳授到蒙師長教師家往得勤一些。

 

蒙師長教師的著作現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際學術界很有影響。我曾拜讀過他的著作《理學的演變》(1984),《理學范疇系統》(1989),《sd包養中國心性包養一個月價錢論》(1990),《中國哲學主體思維》(1993),《心靈境界與超出》(1998),《感情與感性》(2002)、《人與天然—中國哲學生包養一個月態觀》(200包養管道4)等,深受教益,啟我很多。蒙師長教師著作等身,我所讀過的他的年夜著不算多,但應是基礎的和有代表性的。在中國哲學史學界,蒙師長教師是較早研討中國哲學的生態哲學與心性哲學的專家之一,在這些領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在生態哲學方面,蒙師長教師從儒家、道家、玄學、理學中接收營養,從頭詮釋“天人合一”、“生”、“仁”學,闡釋“仁”的差異性與廣泛性、生態哲學中的宗教問題、科學感性與感情感性的問題、特別主義與廣泛主義的問題、戰勝工業文明與前工業文明的二元對立等。他區分了儒學“以人為中間”與“人類中間主義”、“為六合立心”與“為天然立法”的區別。

 

蒙師長教師指出,中國哲學關于天人關系的討論,“究天人之際”,最基礎上觸及的是深度的生態哲學,要解決的是人與天然的關系問題。蒙師長教師的貢獻在于:第一、確定“天”是天然界之總稱,同時又具有超出的含義,超出層面的天道、天德與天然之天,“形而上者”與“形而下者”不是朋分的兩個世界,包養ptt而是一個世界。第二、就人天關系而言,人不是凌駕于天然之上的主宰者,但人有文明,人是主體,不僅是知性主體,並且是德性主體。知性主體展現的是人對天然的馴服與控御,逐漸發展出以“人”為中間的思緒。但是人有內在的德性與神圣性,德性主體以人與天然的和諧統一為目標,確定人與六合合其德包養甜心網,人與天然界的關系是內在的,而不是內在的,是價值的而不是認知的,是一元的而不是二元的。他特別指出深層生態哲學中的宗教觀,指出天的超出面,人對天然的敬畏與感恩。第三、蒙師長教師特別提出“生息不斷”的“生包養sd”的哲學,指出“生”是中包養sd國哲學的焦點與精力,在必定意義上中國哲學就是“生”的哲學。他強調:中國哲學講的是“天生論”而不是東方哲學的“本體論”;是性命論而不是機械論;是生態哲學,在性命的意義上講人與天然統一的哲學。他確定性命與性命創造的涵義,但短期包養指出人不是天然界的“立法者”,而是天然界內在價值的實現者與執行者。蒙師長教師提醒我們,我們講生態哲學,不僅是堅持和改良生態環境的問題,並且是人類保存方法的問題和性命價值的問題。人類對天然界的倫理義務與責任,是出于人的內在的感情需求包養一個月價錢,成為人生的最基礎目標。

 

蒙師長教師對生態哲學的思慮,周全而深入,對于解決明天的生態問題,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可持續發台灣包養網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又具有理論性與前瞻性。

 

在心性哲學方面,蒙師長教師的貢獻在于“感情哲學”及其學派的建樹。蒙師長教師認為,中國哲學、尤其儒家哲學乃是“感情哲學”;認為“感情……是儒學理論的出發點”、“儒家始終從感情出發思慮人生問題,‘存在’問題,并由此樹立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據此,蒙師長教師提出了“人是感情的存包養dcard在”的主要命題。是以,學界有人稱蒙師長教師的思惟學術為“感情儒學”。

 

蒙師長教師認為,不承認品德感情既能上通感性(理義、性理),又能下通經驗、實然,將品德感情(“私欲之情”則是另一個問題)要么限制在經驗、實然的層面,要么變成超出的本情,這自己就沒有衝破康德哲學的界線(即現象與本體、經驗與超出的二元對立)。只要承認包養意思品德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有配合性、共通性,既是特別的,又有廣泛性,既是經驗的長期包養,又有超出性,才幹走出康德哲學的限制,回到“具體感性”的思緒上,使品德問題獲得解決。他認為,“感情感性”是一種價值感性,因為價值恰是由感情需求決定的。

 

蒙師長教師指出包養心得:儒家哲學的特點,正如牟宗三師長教師所說,理與包養網VIP情,即品德感性與品德感情(不是“私欲之情”)是“渾融”在一路的,因此是“活包養留言板”的。它沒無形而上的純粹性,卻有性命創造的豐富性。我們當然可以“消化”康德,對儒家哲學進行“剖析”,從康德哲學中汲取聰明,可是“剖析”之后,仍要回到儒家哲學的精力中來,從心思基礎出發解決品德實踐問題。儒家是主張晉陞感情的,但晉陞自己就是實踐的,其目標是實現一種品德境界,進步人的情操,而不是樹立一套“超出的形上學”或品德實體論。在這個問題上,儒家關于品德感情的學說是真正具有性命力的。

女大生包養俱樂部 

蒙師長教師非常深入地答覆了現實提出的品德掉序與生態危機的問題,提出了若何調動包養女人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學資源的創造性轉化的包養網站思緒。

 

在中國哲學史研討方式論方面,蒙師長教師的貢獻在于包養網ppt:深耕經典,著利巴中國文明包養網dcard與哲學中有性命力、至今仍有興包養管道趣義或能轉化的價值理念提醒出來,轉化出來,并創立了新的系統。如前所述,蒙師長教師的“感情哲學”是極有創造性的哲學系統。

 

蒙師長教師創立的學派,經過黃玉順傳授的理論再創造,已有必定的規模,這是令人非常高興的事。在現時代,源自中國文明內部,又能與當代世界的哲學界對話的學術門戶還未幾,我們樂見“感情哲學”的學派加倍發展壯年夜!但黃玉順傳授之后的承前啟后人物,我孤陋寡聞,尚不知曉。

 

構成一個學派,一要有理論建樹,二要有領袖人物,三要有傳承團隊。構成一個傳統,至多要有三代。

 

重振中國哲學,盼望依靠在重生代身上。中國現代哲學界還不夠活躍,遠沒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氛圍與氣象。最基礎上,我們還是要鼓勵哲學家們立說、創派,鼓勵青年學者規矩心態,厚積薄發,台灣包養網勇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辨,成包養條件一家之言”。蒙培元師長教師為我們樹立了包養犯法嗎榜樣!我們從蒙師長教師的學術思惟中,學到了良多東西。

 

郭齊勇,武漢年夜學哲學學院、國學院,中國傳統文明研討中間。

 

責任編輯:近復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